大美天津
林业新闻
天津临港湿地:昔时干涸滩涂 今日观鸟天堂
天津老家专业号 | 2024-4-3

202403270223317401

图为天津临港湿地的候鸟。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供图

【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⑨】

红宝石海棠、黄刺玫、碧桃等花儿竞相开放;候鸟如约而至,或在海边的浅滩上踱步觅食,或在水中游弋嬉戏……春日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风景如画,让人陶醉。

“去年秋季候鸟迁徙季,久违的白腹鸥、白尾鹞、凤头蜂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出现了。”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二期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侯俊伟欣喜地说,在二期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后,临港湿地目前已观测到鸟类80种,其中不乏珍稀品种鸟类。

随着修复项目的完成,临港区域入海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,海洋水质持续改善,浮游动植物数量与多样性得到较大提升。如今,临港湿地从干涸滩涂变身滨海湿地,成为鸟类驿站和观鸟天堂。去年,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二期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了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》。

滨海湿地面积一度萎缩

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。过去一个时期,环渤海“三省一市”依托渤海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,不断加大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。与此同时,由于水交换能力弱、沿岸人口数量多等因素,渤海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海域之一。

据统计,自2002年起,渤海累计填海造地9.9万公顷,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曾达到4744平方公里。围填海建设工程占用了大量自然岸线及滩涂,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。“那时,滨海湿地面积出现萎缩,部分区域垃圾污物堆积。滨海湿地植被群落严重退化,鸟类栖息地不足,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。”侯俊伟说,“为解决临港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,天津港保税区坚持‘党建引领共同缔造’理念,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和人工湿地修复建设工程。”

据了解,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已于2013年完工。工程结束后,湿地内植物群落越来越丰富,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、调节区域小气候、实现空气净化。湿地内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保护生物多样性、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。

生态修复吸引候鸟栖息

针对自然湿地面积萎缩、水体交换能力减弱和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,2018年,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二期项目启动。二期工程以一期出水作为补水水源并与一期工程统筹设计,以此保护原生湿地。

项目开展了湿地工程建设,首先修建了由不同水深、相互连通的子塘组成的人工湿地,即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,投加复合氮磷降解菌剂强化植物—微生物系统,增强湿地水质净化功能。同时疏通水系,通过水调节及循环设施,建立流量与水位高度可控的湿地水系统,增强水体交换能力。此外,为了恢复临港湿地生物多样性,项目根据水鸟生境需求,通过微地形整理形成浅滩、岛屿、沟渠等适应不同鸟类栖息的环境,并在湿地保育区进行底栖动物和鱼类的增殖放流,快速修补和完善人工湿地受损生物链,为鸟类提供优质食物。

记者了解到,为恢复植被、涵养水源,项目团队打造人工湿地区,采用水生植物驳岸及草坡入水驳岸,在湖边缓坡和水下平台上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及半水生植物。在湿地保育区外围,项目团队建设缓冲带,栽植乔木、灌木等隔离噪声污染。同时,他们还在人工岛屿栽种耐盐碱乔木品种和果实类树种;在人工岛屿周边适当栽种芦苇、香蒲等挺水植物;在较深水域栽种金鱼藻、眼子菜等沉水植物。“部分湿地植物的嫩叶、根、种子还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及筑巢材料。”侯俊伟说。

通过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二期生态修复项目,2021年,临港区域海水优良水质比例达66.7%,水质取得突破性改善。

如今,临港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候鸟来此栖息,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黄胸鹀、田鹀、震旦鸦雀、红颈滨鹬等。临港湿地不仅成为公众体验自然、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,更成为人海和谐的生动写照

。来源:科技日报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